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,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,这时候,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!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埃及王子观后感范文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埃及王子观后感范文1
《埃及王子》的序幕从此拉开了,摩西出生后,她的母亲不忍心丢弃,就藏了三个月,之后因为藏不住,就用一个蒲草箱,抹上石漆和石油,把他放放在里头,搁在河边,河水将他带到法老女儿洗澡的地方,法老女儿就养了她,给他起名叫摩西,一个希伯来人就这样长成为一个埃及王子,也是日后神赐予摩西力量让其带领苦难的以色列人的领袖。
鼠标把电影拖到最终,是我最喜欢看的地方,摩西带领着二三百万以色列人浩浩荡荡到了红海边,后面却是法老心刚硬,又率领特选的战车来阻止以色列人。
这样,神迹又一次显现。动画生动的还原了当时的场景,以至于每次看都异常震撼。
从《圣经》上看过几遍《出埃及记》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过红海,还有神在埃及施行的.种种神迹。然而最让我不解的却是以色列人经常看到神在他们中间施行大能,他们只要遇到一点困难就萎靡退缩,怨声四起,质疑摩西,质疑神为他们所作的一切。
可是那里让我认识到人原先都是软弱的,实际上以色列人就是镜子中的你我,我们总是口上称谢敬畏神,心里却经常悖逆神。神将那“流奶与蜜的迦南地”赐给我们,当有暂时的利益在眼前的时候,我们就好像不认识他一样,顺着自我的意思做。就如以色列人看到埃及法老又追来时,前面是红海,后面是追兵,他们对摩西说:“难道在埃及没有坟地,你把我们带来死在旷野吗?你为什么这样待我们,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呢?我们在埃及岂没有对你说过,不要搅扰我们,容我们服侍埃及人比死在旷野还好。”
是的,如果以色列人回去,照样干他们的苦工,一辈子充当奴隶在埃及王法老的统治下,有吃有穿有住,没有尊严的活着。就是所谓的对现实妥协,被眼前的利益以昏庸的心所蒙蔽,重要的是亏缺了神的荣耀,可是神从不忘记他与以色列人的祖先所立的约,因为他是信实的神。耶稣,不管我们对他如何漫骂唾弃,他却一向不停的用爱来感动我们,一向不放手,就像神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样,不管他们如何埋怨,如何悖逆,神都没有放手。
埃及王子观后感范文2
在片头8分钟的音乐之后,呈现出的是美国西部电影追逐的场面——摩西和其兄弟拉美西斯一齐驾马车狂奔的过程,整个画面包含很多中景、特写、运动的推轨镜头、由动作划变剪切衔接而成,虽然视角的切换和快速的剪辑带来了一些振奋人心的视觉效果,可是比起2年后的《哈利波特与魔法石》中哈利在魁地奇杯的追逐赛的镜头语言,就显得没什么新意了。
值得一提的是摩西在得知自我身世的时候,闭上眼睛做了一个梦,梦的开端是画面中摩西睁开双眼,这个梦有点像一个独立的篇章,是由埃及艺术中墙上的壁画组成的。埃及画家画人物的方法很像我们的儿童画法,所有的东西都必须从它的最有特色的角度表现出来。比方画人的头部,面孔画成侧面像,眼睛却画成完全正面形,人体的上半身画成正面的,而从腹部向下的两腿却画成侧面,直到双脚都是侧面形。由于那些人物都没有透视感,很多人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
这个梦境画面感十足,用壁画做载体的创新的表现的方式无疑是整片中的“神来之笔”。一幅幅静态的画面接连起来,静默的由摩西的身世开始表达——当埃及法老将希伯来人视为奴隶下令夺走他们的孩子,西伯拉人悲惨的命运接踵而至,摩西的`母亲抱着摩西东躲,无奈下将其寄托在一叶扁舟中,期望神能够这个出生卑贱的希伯来男孩,而摩西那么以“存在的隐形人”身份观看着自我的身世过程。从画面中墙壁的二维平面中,原本平面化的静止的图像在面与面上运动,镜头跟着这些精致的移动壁画以不一样的视角,不断地穿梭在墙壁、天花板上,如同在高空飞行,呈现出的空间运动感造成了绮丽的视觉效果,配合节奏紧凑的背景音乐,在营造了视与听的完美结合的效果的同时,打造了“套层构造”的故事历史背景。在西班牙电影《睁开你的双眼》中,男主角不断的睁开双眼,却回到越来越不真实的世界。《埃及王子》的这局部很好的运用了动画电影的画面优势,展示出一曲同工的梦幻和艺术性。